大家好,我是史官兮颜,在后面一段时间,我会负责记录本区发生的各种战况,谢谢大家的支持。
1月31日
今日双方在会水等地依旧保持着有限度的冲突,赵国成功控制了会水、石邑等主要关口,同时赵国、楚国分别拿下了自己的国都,赵国为首占。
距离天下大势结束还有两天时间,可能在后面两天各国会降低对抗强度,尽快收下自己的国都。
2月1日
今日变数较大,主要有二。
一为秦韩之间在一部分成员直接产生矛盾,国内出现敌对,秦韩主要成员受到一定的威胁,后内乱渐熄。据消息,可能为内部间谍所为或两国生隙。
二为齐国倒戈,选择与赵魏两国联盟,并攻楚于不备,给楚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。
在一天的征伐之后,会水战况有所松动,魏赵两国会水防线基本被攻破
2月2日
本日战况依旧在僵持,北方战线秦国部队已经进入魏国境内,并对阳平进行攻击。南方战线韩楚两国和在卫的部队在昭陵和阳夏关口进行拉锯战。
2月3日
早8时左右,楚国部队通过阳夏进入卫地。
今日变数较大,主要在卫地。北方会水一线依旧在拉锯,秦国相对更占优势,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占领着会水关,但是无法进一步进入宋地。
南边卫地一开始依旧处于僵持状态,后赵魏和齐燕生隙,后齐燕改变了和楚韩的外交关系,协助楚军进入了卫地并先后控制了阳夏、泰安关口。并对在卫的赵国主分城进行大范围攻击。
(补充)
1日晚上北边秦军曾进入宋地,并沦陷部分主城
2月4日
在前一日,卫地已被韩楚两国控制,今日赵魏两国部分被截断至卫地的部队以及支援部队大量折损。
16时左右,秦军攻击阳平,并且在关口交战,
16.25,石邑被韩楚部队攻陷。
16.40,秦国部队正式进入阳平
16.50,赵国组织小规模反攻,没有起到效果,秦国开始进入宋地沦陷主城分城
17.52,韩楚攻陷中阳,并开始从另一线进攻赵魏在宋主城分城。
今天算是比较大的一个转折,赵魏大量的部队折损在卫地,战线被逐渐压缩至宋,在进行多次消耗后,防线因兵力不支而崩盘。同时赵魏在宋的很多主城分城也被沦陷,使得兵力和资源更加捉襟见肘。这是本日大致的战况。
弑神,齐人,曾为齐大将军,爵至关内侯,功勋卓著,素有人望,善战阵,长于谋略,敌望其皆披靡。
初,烽火连于东海,故齐楚盟定,约而攻赵。将军善战,数克敌于石邑关口,然敌固守,联军虽勇亦难立下其关,后昼夜激战,兵不去甲,马不卸鞍。后敌渐却,将军设阵复攻石邑,与秦韩会水相应。午时关破,亲率部冒矢石,斩敌守军数十将,乃据石邑。
后敌集兵东进,复围石邑,将军率部与之周旋。然赵魏之兵蔽日,而楚援兵无几,仍借地利固守三日,不支,故退入乐陵。
王怒,责楚援兵不至,并欲合兵再战。然楚人言泰安为重,仍守卫地而不发一卒助齐。齐怒而放泰安,引赵军攻楚,楚人不备,兵马皆没于卫。后又因赵攻在野齐城,复攻赵,大破之。
将军素以家国为念,怒齐政乱,因不破不立,望另立宗室以强齐。与数义士另起,奈其势微,徒劳无功。
史官赞云:运谋帐中万里计,破阵关外柝声远。大材古来几时用?志士幽人莫生怨。
——《国志.齐.弑神列传》
益王,韩人,官至相国,爵至彻侯,为韩宗族副宗,伐战之策多出于此,并兼领国政。
初,地力贫瘠,粮草不足,矿石不济。益助国人,扩封地之收,广刀币之源,多赖其力。
后秦韩与赵魏战,其虽为相,亦善战阵谋划,兼上将之勇。遇敌,则速结阵,亲帅铁骑呼啸于前,控弦之士引弓速射,敌皆惧,加之神武,久负盛名,无人敢阻其前。
是夜,益独统兵镇函谷关,列阵于前,呈磅礴之势,诸将逡巡而不敢入,后世人皆称神。
秦韩攻宋,入阳平,攻赵魏主分城,数战于城边,皆胜之,横行于宋,无人可阻,彻夜不息。
史官赞云:独镇边关风萧瑟,领国谋策贤名盛。良相猛将代代出,难寻齐集一人身。
——《国志.韩.益王列传》
春申君,魏人,曾任左将军,爵至大良造。善谋,为纵横之士,亦通兵家之学。
初,君任魏职,上言魏公欲迁赵 魏之城于卫地,并盟齐楚以攻秦。魏公不用其言,故君不愿与谋。后游于列国,视楚王之明,故入楚为客卿,为其谋策。
君与楚王言列国:燕无强臣明君,加国力之薄,不可言霸;齐为大国,国富兵强,然偏安东海,无称霸之心;此为大争之世,绝无求安可言。王曰:善。君复上言楚之利弊,谏楚虽强而散,王深以为然,后更待其为上宾。
君受命,为使使赵王,详言利弊,以其一言,缓其攻势。又为使使韩公,与公细言盟楚之利,公深以为然,与楚盟定,君以一言而获千军。
齐与赵战于石邑,齐使至楚,欲与楚盟,王意不定。君上言:楚可连秦韩以弱赵魏,赵魏亦可连燕齐而弱楚,而其相攻伐,定有一胜,此时,楚国危矣。而天下伐战,皆为趋利避害也,故两权相利取其重,两权相害取其轻。若楚不与齐盟,转盟赵魏而攻楚,楚危矣,故当盟齐。王曰:善。命君与齐定盟。
后齐背盟,与楚战,楚不备,势颓。君亦善兵家之学,上言曰:楚当修正军备,缩战线,盟秦韩以攻赵魏,修好齐燕,攻叛者之城。又曰:上兵伐谋,以谋胜敌;次之伐交,以邦交胜敌;再次伐兵,胜敌于野;最次伐城,多倍之损胜敌。王曰:善。与燕齐盟,反攻赵魏。
势颓之时,将军领大军战于阳夏,君详视地形,与将言:垂沙将有况。将虽疑,仍分兵伏之。未几,齐兵大至,楚军依地利击齐,大胜之,诸将拜服。
史官曾过楚,与春申君言兵法,君曰:善动敌者形之,敌必从之。予之,敌必取之,以利动之,以卒待之。赵魏之军力,楚韩秦不可匹敌。若想取胜,须得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。史官虽不解兵事,仍拜服之。
史官赞云:大争之世,必有大才,士以三策定国,一为邦交,二为国势,三为战。又执使节游说各国,或盟或伐,皆有得焉。伐战与国,谋无遗策,料敌若神,真国士耶。
——《国志.楚.春申君列传》
牛有德,楚人,曾任楚国尉,后任韩国尉,爵至彻侯,掌韩楚兵权,攻伐谋划,皆出于此。
有德善谋,掌战阵谋划,未尝有失,令行必达,用兵如神。每与敌对峙,以计疲之,以伏损之,疑兵乱之,乘隙破之。掌军老成,有名将之风。战时寒若冰霜,冷淡如水,未尝有失。精兵铁骑兵设阵于前,为阵之矛;左右盾戟护卫,敌骑如风,亦必阻挡,亦良派将护卫其后,自掌中军,屹然不动,详观八方,慎而援之。待攻城之时,亲率军护卫前军,凡伏兵至,皆溃而返。
有德亦勇,时兵力不足,乃自率亲军镇关。攻阳夏之时,一人率军驰援垂沙。敌将五人倚其兵倍于有德,集而攻之。有德神勇,斩五将于马下,溃其兵马,时人皆称其勇。
史官赞云:设阵严密,用兵如神,雄才大略,攻无不克,又兼其勇,如鹰撮霆击,可谓一代名将也。
——《国志.楚.牛有德列传》
清幽军灬秋风,赵人,为赵清幽阁之将,直隶于王。少勇巨力,为王所识,任禁军之职,历数战,诸将皆称其勇。
魏与秦战于会水,赵遵其盟,集重兵援魏,风亦统军随征。魏冒进,遂大损于会水。风与数将东进,入燕占城以收其援兵,再南进乐陵,以遏燕齐之要害。兵法有言:兵贵神速。风亦谙其道,故速调遣至会水拒秦。秦势盛,兵熙攘无际,只得设阵峙之,风出奇兵攻箭塔,然秦将居士集重兵击之,风呼:竖子无义,不讲武德。急鸣金而返阵。
后诸将议,遣重兵以守萧关,而设疑兵峙秦。后萧关告急,秦人不知虚实,急调兵援之,与赵军遇。风身先士卒,率骑入敌阵,敌之损为己数倍,与诸将协力,大破秦军。
史官赞云:有勇力,熟兵法,晓兵事,久经战阵,飒然有大将之风。
——《国志.赵.秋风列传》
清幽阁灬肥牛,赵人,为赵舆师,爵至关内侯。品行高洁,气节高远,亦通兵学,为赵名仕,可辅军政之策。
赵与秦韩战,常以计破敌,兼前军大将之勇,彪炳史册,敌望其披靡。能征惯战,由阳平至函谷,皆有其攻伐之迹。
后燕齐背盟,赵魏反为五国所攻。时,人心动荡,朝野不宁,多有弃国之人。五国已入宋,朝臣多有趋利避害之人,背国下野,忘君之恩,弃同僚之义,而牛屹然不动,以己之城护国,毫无却意。后国势颓,多有同僚反目相攻以求进身于秦。牛不屑与此同伍,拒他国之邀而守其节,慨然与国赴难。
史官赞云:为乱世名仕,雄才大略,功勋卓著,亦品行高洁,操守毅然。
——《国志.赵.肥牛列传》
九州|阿牛哥,秦人,官至太傅,爵至彻侯,为秦宗副宗。少有勇谋,熟诸兵家之法。
初不得用,但为一偏将,混迹行伍。时以骑将为最,皆愿冲杀于野,然终有不便。阿牛善察,日睹关隘城墙之坚,关有巨弩,屡伤士卒,步骑皆苦于强攻,然器械不利,只事倍功半,诸将皆言其苦:士卒大伤于箭下,军皆疲于城关。阿牛遂大治攻城之器,以改其弊端。
后得王之赏,愈精攻守之术,设甲卫,列步骑之阵,以佐城战。故王令下,使其设营总领攻城之事,统数将专任城战,未几大成,投石巨弩无所不利。战时而发,以数骑前迎,阻城中矢石,而后巨弩齐至,直贯守军,巨石雨下,城摧关毁,秦之开疆扩土,多赖其力。
史官赞云:鄙语云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。阿牛之阵,避敌于野,摧敌于城,出奇不变,固秦根本,声震天下。
——《国志.秦.阿牛哥列传》